物品 |
质量(克) |
称量瓶盖m1 |
|
称量瓶(不带盖)m2 |
|
称量瓶(带盖)m |
|
偏差 |
|
编 号 |
1 |
2 |
3 |
小烧杯的质量n1/g |
|
|
|
编 号 |
1 |
2 |
3 |
减样前称量瓶与固体试样质量/g |
|
|
|
减样后称量瓶与固体试样质量/g |
|
|
|
固体试样净重m/g |
|
|
|
小烧杯的质量n1/g |
|
|
|
小烧杯加固体试样的质量n2/g |
|
|
|
固体试样净重n/g |
|
|
|
偏差|m-n|/g |
|
|
|
分析测试技术之二:混合碱含量的测定
一、说明
1、本题满分100分,完成时间150分钟。
2、考核成绩为操作过程评分、测定结果评分和考核时间评分之和。
3、全部操作过程时间和结果处理时间计入时间限额。
二、操作步骤
1、0.10mol/L HCL标准溶液的标定
(1)称量基准物 在分析天平上用递减称量法称取0.15~0.20g(准确至0.1mg)无水Na2CO3三份,分别置于250mL的锥形瓶中,加入新鲜蒸馏水20~30mL,完全溶解后加1~2滴的甲基橙指示剂。
(2)标定HCl标准溶液 用HCl标准溶液分别滴定每份Na2CO3溶液,当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时,即为终点,记录每份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V;同时做空白试验,记录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V0。根据公式计算HCl标准溶液的浓度。
2、混合碱含量的测定
(1)、混合碱溶液的制备
准确迅速的称取混合碱试样1.5 g左右于100ml烧杯中,加入无CO2的蒸馏水,搅拌使其完全溶解,定量转移至一洁净的250mL容量瓶中,用无CO2的蒸馏水稀释至刻度,充分摇匀。
(2)、测定
用25.00mL移液管移取25.00mL上述试液于250mL容量瓶中,加2滴酚酞,用上述标定过的0.10 ml/L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水,为第一终点,记下用去HCL标准溶液的体积V1,然后再加入1~2滴甲基橙指示剂于该溶液中,此时该溶液的颜色是黄色。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变为橙色,为第二终点,记下第二次用去HCL标准溶液的体积V2。平行测三次,根据V1和V2计算NaOH 和Na2CO3的含量。
三、数据记录与处理
1、0.10mol/L HCL标准溶液的标定
温度/℃= 温度补正值/ mL=
称量瓶+ Na2CO3(倾样前)/g |
1 |
2 |
3 |
称量瓶+ Na2CO3(倾样后)/g |
|
|
|
m(Na2CO3)/g |
|
|
|
滴定管初读数/ mL |
|
|
|
滴定管末读数/ mL |
|
|
|
VHCl消耗/ mL |
|
|
|
V温度校正值/ mL |
|
|
|
V0(空白)/ mL |
| ||
V实际/ mL |
|
|
|
c(HCl)/mol/L |
|
|
|
HCl溶液平均浓度/mol/L |
| ||
极差/平均值/% |
|
2、混合碱含量的测定
HCl标准溶液浓度(mol/L) |
| ||
称取混合碱的质量(g) |
| ||
混合碱体积(mL) |
25.00 |
25.00 |
25.00 |
滴定初始读数(mL) |
|
|
|
第一终点读数(mL) |
|
|
|
第二终点读数(mL) |
|
|
|
V1(mL)(实际消耗) |
|
|
|
V2(mL)(实际消耗) |
|
|
|
平均V1(mL) |
| ||
平均V2(mL) |
| ||
wNaOH/% |
| ||
wNa2CO3/% |
|
四、计算过程(略)
项目 |
工作曲线 |
水样 | ||||||
比色管编号 |
0 |
1 |
2 |
3 |
4 |
5 |
6 |
7 |
移取含铁10.0µg /mL标准溶液的体积,mL |
0.00 |
2.00 |
4.00 |
6.00 |
8.00 |
10.00 |
25.00 |
25.00 |
50ml溶液含铁量m,µg |
|
|
|
|
|
|
|
|
吸光度(A) |
|
|
|
|
|
|
|
|
测定次数 |
1 |
2 |
水样中铁含量,µg/mL |
|
|
测定结果(算术平均值),µg/mL |
|
|
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,µg/mL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