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4-05-24 浏览:1245
一、党支部基本情况
“双带头人 ”党支部引领下的“ 岗课赛证 ”融通育人模 式是化学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实现多元、跨界、交叉、融通为 特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项目。支部 2009 年 6 月 17 日成立,是省级样板支部、学院首批教师党支部 “双带头人 ”工作室, 目前有教师党员 8 名,其中副教授 3 名,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 3 人,省级专业带头人 2 名, 省级创业导师 1 名,省级优秀教师 2 名,省级技能大师 1 名, 高级技师 4 人。10 人次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,3 人次获得省级创新创业优秀导师,12 人次获得省级技能大赛 优秀指导教师,指导学生 10 次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和创新创 业大赛奖励,获省级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奖励 44 项。 立项市厅级以上课题 7 项,完成省级精品在线课程 1 门,参 与中国慕课在线课程 1 门,担任主编出版专业教材 1 本,参 编“十四五 ”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1 本,在版教材 2 本。 支部党员承担系部大量教学育人工作,以党建为引领,立德 树人、潜心育人、学为成人。涉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、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等专业。
二、案例内容
(一)案例背景
2021 年 4 月,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,要推动“ 岗课赛 证 ”综合育人,提高教育质量。 岗课赛证融通,课程充分融合了岗位能力标准、职业技能大赛标准、职业资格证书标准 等多项标准。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,是强化 职业教育类型发展,提升职业社会适应性的必然要求。化学 工程系以教师党支部“双带头人 ”工作室为引领,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准确识变、积极应 变、主动求变,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,带领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、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教师团队,创新探索“ 岗 课赛证融通 ”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增强职业教育的适 应性,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发挥重要作用。
(二)案例做法
化学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在推进岗课赛证融通实施层面 上,实施“ 岗课赛证 ”育人模式提炼,找准着力点和落脚点, 促进多要素的全方位、全过程融合,重构课程体系,全面推 进“三教 ”改革,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,构建育训并举的 人才机制,真正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。
(1)实施“ 岗课赛证 ”育人模式提炼
依据专业教学标准,充分融合了岗位能力标准、职业技 能大赛标准、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等多项标准,优化课程供给, 以岗定课,以课育人、以赛导课、以证验课,建立“纵向衔 接、横向互通 ”标准体系,健全“ 岗位精准对接、课程系统 整合、标准深度融合、课证有效转化 ”多维融通机制,优化 “ 岗课赛证 ”融通的生态系统,实现岗证互通、证赛互认、 持证上岗、课证融通,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。
(2) 以岗位能力需求为起点,重构专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
岗位能力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指南,化工系锚定岗位胜任能力,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,吸收行业发 展的新知识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方法,确立专业课程目标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、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党员教师与企业共 同深入调研专业相关岗位人员技术成长过程与需求,共同岗 位胜任能力,归纳提炼了岗位代表性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, 通过课程整合、内容综合,紧扣岗位技能标准设置课程内容,紧扣岗位技能标准设计实践教学,校企合作共同开发,充分 体现岗位技能、通用技术等内容,完成《分析测试技术》、 《基础化学实验技术 I、II》、《化工单元操作》、《化工 仪表与自动化》、《定量化学分析技术》、《食品理化检测 技术》、《基础化学 I、II》等近 10 门校企合作特色课程开 发。
(3) 以专业课程改革为抓手,积极推进“三教 ”改革
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,将岗位工作任务对应专业核心课程,将岗位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对应课程教学内容, 任务驱动贯穿教学过程,将教学内容建设成在线资源,线上、 线下混合式教学,深入挖掘专业课中所蕴含的“安全、优质、 绿色、创新 ”等工匠精神思政元素,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 学各个环节,推进课程思政建设。
(4) 以大赛为载体,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
一是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主动融入职业技能大赛理 念与技术要求,以“项目为载体、任务为引领、行动为导向 ” 的教学改革理念,夯实学生专业技能。成功承办了 2018~2020 年福建省职业技能大赛工业分析检验(中职组)和 2018~2021 年,承办化工生产技术赛项省赛,2022 年、2023 年承办化 学实验技术赛项省赛,并积极组队参加各职业院校技能大 赛;二是构建“创新教育-项目-竞赛-创业 ” 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,帮助学生更新就业思路,转变就业观 念,树立创新竞赛,强化创业意识,掌握创业方法。
(5) 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落脚点,构建育训并举的人才 培养机制
1+X 证书制度是贯彻落实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 的重要举措。安排陈金民、刘开敏、林芳、陈琴等 6 位教师 参加为期 6 天的 1+X 证书培训,均取得培训讲师资格。持续 发力开发 “ 化工精馏安全控制 ” 、 “ 粮农食品安全评 价 ”1+X 证书,加强课证融通,结合专业实际,努力把技能 比赛、证书考试内容及时融入课程教学,统整、融合相关专 业课程,推进“课 ”“赛 ”“证 ”内容的融合与融通。培养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,促进知识教学向技能教学的转 变、教学理论向学习实践的转变。
(三) 工作成效
化学工程系“双带头人 ”教师党支部带领广大党员发挥 先锋模范作用,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,推动了教 学、科研、世预赛、技能竞赛、双创大赛工作,取得显著成 效。先后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、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 地、莆田市新型功能材料产教融合实训基地。先后获得中央 财政支持实训基地、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、莆田市新型功 能材料产教融合实训基地,在校生获市“五四 ”青年奖章 1 人,37 人次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奖励,其中二 等奖 15 人次,三等奖 7 人次;162 人次获省级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奖励,其中一等奖 46 人次,二等奖 57 人次,三 等奖 63 人次,10 人次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,3 人次获得省级创新创业优秀导师,12 人次获得省级技能大赛 优秀指导教师,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 4 人,省级专业带头人 4 名,省级创业导师 1 名,省级优秀教师 2 名,省级 技能大师 1 名,市级技能大师 1 名,立项市厅级以上课题 7 项,发表论文 36 篇,完成省级精品在线课程 1 门,参与中 国慕课在线课程 1 门,担任主编出版专业教材 1 本,参编“十 四五 ”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1 本,在版教材 2 本。